搜尋按鈕圖
37 恆心
恆心
自利利他
  修行的事,是自利跟利他。釋迦牟尼佛,祂不是沒有錢,祂很多錢。祂當一個城主,未來就等於是一個國,就可以掌握一個國,祂都可以捨掉,我們為什麼要去要那個東西呢?釋迦牟尼佛是「自利」以後再「利他」。雪山六年修行是為了自利,到最後,到了鹿野苑就是為了利他。
  我們中國人的思想也是一樣,儒家的思想,「格物致知」就是利己,「治國平天下」就是利他。修行的事情,本來就是自利利他。
  在大乘佛法裡面,在密教裡面,都是教人要發菩提心,有一個偈就是這樣子「發菩提心,付菩提道,得安樂果,傳安樂法」,先要發菩提心,然後,付菩提道,再得安樂果,傳安樂法,這是修行人立下的志向。
恆心
  修行人,每個人的志向要很高,而且要有恆心。我們常常提到恆心的事情。我覺得,修行,沒有恆心的確是不行。你說要修行,立下了志願發了菩提心,假如沒有恆心的話,結果,立的志願也沒有達成,菩提心也沒有果,也沒有菩提道,也沒有安樂果,也沒有傳安樂法,這些都是空。所以,恆心,應該是最重要的。知道了方法,就是要有恆心。
  你假如還在摸索,最好不要發願。但是,你知道了密法,你可以發菩提心的願,那麼,你就一定要行菩提道,將來,你得到安樂果,你就可以傳安樂法。這是最重要的。
  有很多人,初發心是很好,我一定發菩提心,要怎麼做、怎麼做,事實上,你都沒有修菩提行,都沒有走菩提道,沒有恆心,不會達到的。
  我這二十幾年來每天修法,很多人問:「你到底什麼時候,才算相應?」據我所知,應該到美國,在靈仙閣的時候,才算真正相應。以前,在台灣,只算通靈,那個出神也都是勉強,或者佛菩薩給你帶領。到了靈仙閣才算漸漸地相應。到了真佛密苑,每一次修法,每一次都有相應,每一次都有法流在循環,每一次都有灌頂(也就是每一日都有灌頂,每一日都有法流,每一日都是在充電,每一日都是在循環、在轉法輪,每一日說法,每一日度眾生),這個就是從「自己修」一直到了「利他」的行為。
一沙一塵
  有人講說:「我寺廟建得最大,道場最大、最宏偉」,很驕傲!有人認為,他的弟子最多幾百萬,幾千萬,很驕傲!其實,在真正開悟的人的眼中,你的道場再大,不過是一粒沙;你的弟子再多,不遇是一顆塵,以一粒沙跟一顆塵的功德,怎麼能夠算功德呢?所以,達摩祖師講得好:「一沙一塵,如何算是功德?」你建的道場再多,不過是一粒沙;你度的眾生再多,不過是一顆塵,毫無功德可言!這是開悟人眼中所看。
  我們去努力,辛苦地收穫,才是甘美的,才是比較甜。我今天談到格物致知,談到治國平天下,談到釋迦牟尼佛雪山六年,談到鹿野苑度眾生,其實,這個都是要恆心,二十幾年來,就是每天在這樣子修持,才算有一點小小的成就。將來,就算建了很大的道場,度了很多的眾生,也不過是一沙一塵,沒有什麼。
  嗡嗎呢唄咪吽。
一九九一年元月九日